ETF,也就是 Exchange Traded Fund,对于 EarlETF 的老读者,应该是耳熟能详了,相信不少人甚至是此道高手。
但无论交易 ETF 多熟练,有一个无奈的问题却困扰着基民和业界 ——ETF 没一个顺口的中文名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交易所交易基金”,这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中译名,从信达雅角度,信和达是有了,但是七个字的长度,其中还有两遍 “交易” 的重复,念起来是可以当绕口令用了。
以至于,许多基民和从业者在交流时,只能用 ETF 这个英文缩写来指代这个交易品种。
但毫无疑问,用 ETF 这个英文缩写,大大局限了 ETF 这种基金产品的推广普及。
说个笑话,EarlETF 这个名称,起源于 Earl 我的英文名字 + ETF 这个我大爱的交易品类。在起这个名字的时候,我总觉得恰当的大小写区分,这个名字别人看到一眼就能看出是与 ETF 产品有关系的。
但现实的残酷教育了我,不止一次,是的,不止一次,有包括但不限于读者、同行、机构的联系人来问,您是 EarLeft 么?
是的,Earl+ETF,会被许多人误读成 Ear+Left,那只能说 ETF 这个词,还真没到深入人心,路人皆知的地步。
还记得霍金在写《时间简史》时,引用出版界大拿的话,说过这样一个规律 “每个数学公式都可能让书的销量减少一半”。
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中国的基金市场,每一个英文单词,或许都会让基金产品的受众减少一半。
如何破局?
ETF 是该有个通俗易懂,朗朗上口的中文简称名字了。
这里,得为深交所点赞一回。
深圳证券交易所在 3 月 15 日至 4 月 30 日之间,策划了一个 “ETF 中文简称征集大赛”,希望用广大基民的集体智慧,为 ETF 找到一个好的中文简称,为 ETF 的普及,扫清障碍。
比赛其实很简单:
参赛选手需提供通俗易懂的 ETF 中文简称并附不超过 200 字的简介;同时鼓励参赛选手用生动形象的新媒体方式表达观点,包括不限于 ETF 宣传口号、宣传海报、短视频等。
报名方式也很简单,关注 “深市基金” 公众号了解赛事详情,一键点击 "简称征集" 栏目即可参赛。
比赛征集结束后,经过主办方筛选,推荐六个候选方案。通过 “网络投票 + 专业投票” 的方式评选出一等奖一个、二等奖两个、三等奖三个。评选结束后,与基金公司、证券公司举行座谈会宣布比赛结果,并通过媒体传播。
具体评选方式:
1、网络投票:在 “深市基金” 公众号上发布投票,每个人可投 2 票,最后按照得票高低进行排序。第一名 100 分,第二名 90 分,以此类推。
2、专业投票:各主办与承办单位可投票 2 个方案,按照每个方案的最终票数高低进行排序。第一名 100 分,第二名 90 分,以此类推。
3、最终分数 = 40% 网络投票分数 + 60% 专业投票分数。根据最终分数确定一二三等奖。其中一等奖一名,二等奖两名,三等奖三名。最终结果由基金部审定。
虽然此次暂时并未公布比赛的奖励。不过我想获奖奖励是什么其实并不太重要,对于一个 ETF 参与者,还有什么比自己想出来的 ETF 简称能被 “钦定” 为官方简称,甚至成为中国基金历史的一部分来的更有分量的奖励?
你觉得 ETF 的简称叫什么合适?
我这里抛砖引玉一下,我是觉得“易基金”其实就是个很好的简称,缩写成 “易基”,与货基、债基,也很是协调。
“易” 字,从含义来看,第一层紧扣了 “交易” 和 “交易所” 这两大特色,又与 E 字谐音,可谓是巧合;
第二层含义,易字,其实也可以指代 “容易”,赚了指数不赚钱,是许多老股民常年的困扰,而 ETF 紧跟指数的特点,可以让股民在赚市场贝塔或者行业贝塔的钱上,更容易一些。
至于第三层含义,易字,还有 “改变,变换” 的特点。ETF 的出现,从发达国家来看,的确是深深地改变了整个证券市场的生态,从炒股票到炒 ETF,从投主动基金到交易 ETF,中国的 ETF 能否如美国那样改变股民和基民的交易行为,“易” 字无疑是极大的期许。
你有什么更好的中文名不?欢迎留言交流,也要记得参赛哦。
标签: